酷暑时节,你如何度过来之不易的假期?如果只是千篇一律的空调、西瓜、WiFi,会不会觉得时光虚度?不如跟我一起驾游六安800公里大别山风景道,开启惬意清凉的夏之旅行吧!
(资料图)
打卡原因
六安是安徽省面积最大、风光最美的地级市之一,她坐落于钟灵毓秀的江淮之间,位于神秘秀美的大别山北麓,不仅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而境内的800公里大别山国家风景道,是风光秀美、人文丰厚的最美旅游环线之一,也是安徽省内首个国家级风景道。
体验打卡点
一、避暑佳处
万佛湖
舒城万佛湖是集自然风光、水利设施、文化遗址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安徽旅游十大度假基地之一,有“安徽的北戴河、合肥的后花园”之称。景区除了能一睹“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的风采,还可领略不输杭州千岛湖的绝美景致。
佛子岭水库
霍山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也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有“新中国第一坝”之称。这里“久旱不断流,久雨水长绿”,不仅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生态美景更是美得不可方物,实乃避暑休闲的绝佳之地。
燕子河大峡谷
燕子河大峡谷是我国首个以“七仙女”为名片的旅游景区,也是金寨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是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峡谷内生态完整、景致瑰丽,除了有趣潭、仙人洞、天坑仙境等源自大自然的造化神奇,还有玻璃吊桥、管轨滑道等时下最流行的游玩体验项目。
天堂寨
天堂寨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5A级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四项“国家级”桂冠于一身,不仅自然风光绝美,人文景观也十分的丰富,是一个集山岳、瀑布、峡谷、地质、人文等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度假区,有“中华山祖”、“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等美誉。
龙津溪地
龙津溪地生态原始、环境极佳,被授予“安徽职工疗休养基地”、“上海职工疗休养基地”等美称。它因山峦起伏、翠竹遍野,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而被徐霞客盛赞不已,是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议养生、运动拓展、探险娱乐、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目的地。
横排头风景区
横排头又名丰源湖,是大名鼎鼎的淠史杭灌区的源头,也是继都江堰之后的又一水利奇观,是全国著名的水利旅游风景区,有“横排仙境”之称。景区以水文景观为特色,以山水风光为依托,是一个集湖光山色、人文风貌和水利工程景观于一体的近郊型观光休闲风景区。
二、人文景点
皖西博物馆
参观馆藏量居安徽省第二的皖西博物馆,是快速了解皖西历史文化的正确方式之一,因为无论是仿汉代宫殿式建筑结合传统徽派民居院落的空间布局,还是内容多样、涉猎广泛的近万件珍贵文物,都给人一种游走于历史之间的穿越感和震撼感。
毛坦厂明清老街
毛坦厂明清老街是皖西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村落,有皖西“中世纪城堡”之称。古街全部以青石条和鹅卵石铺砌,街两旁林立着明清风格的商铺古宅,带着浓郁的大别山区古民居特色,每当华灯初上,老街上霓虹璀璨、游人如织,散发着怀旧的市井烟火气,令人沉醉不已。
六万情峡
坐落于美丽峡谷之中的六万情峡景区,是一个集游山玩水、高空游览、亲子悠闲、民国风情、生态康养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这里除了可见霞映群山的壮丽奇景,还可体验多种时下流行的游玩项目。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当属民国风电影小镇内演绎的真实且震撼的大型抗战实景剧《大别山传奇》。
望九重公路
望九重公路坐落于著名的白马尖和铜锣寨之间的霍山太阳乡境内,该地区层峦叠翠、林木葱茏,而且昼夜温差大,所以时常可见云雾如烟,在朝霞夕阳的照射下美轮美奂。加上著名的“8”字形最美公路就在其中,因此每年都会吸引无数驾游爱好者前来体验。
九仙尊养生谷
九仙尊霍山石斛养生谷是一个集野生种源保护、林下米斛种植、大别山名贵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康养体验与休闲养生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谷内风光旖旎、生态绝佳,除了可以近距离观赏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霍山石斛的“人种天养”的环境和状态,还可了解其相应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市场行情。
文庙锦成里
文庙锦成里是一个以文化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街区性购物中心,是六安新晋城市文化、商业地标之一。这里吃喝玩乐样样俱全,除了可以品尝多地特色美食,观看红色文化露天电影展和夏日星空音乐节,还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多彩民俗和非遗魅力。
三、红色圣地
六安金寨县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素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等美称。这里曾有10万英雄儿女奔赴疆场,走出59位开国将军。作为瞻仰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圣地,金寨境内如今尚好保存有近300处革命旧址。
斑竹园镇诞生了原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走出了七位开国将军。丁家埠大王庙爆发了震撼海内的立夏节起义,打响了反动派进攻的第一枪。汤家汇是六安市目前红色遗存遗迹最集中、最完好、最突出的红色小镇,有“小延安”之称。
Copyright @ 2015-2022 IT产业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